9月28日下午,由宁波市妇联主办,鄞州区妇联、浙江万里学院妇联和浙江万里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承办的“双节同庆话团圆,妈妈的味道满校园”共富市集活动,在学校樱花大道成功举办。活动共邀请26家参展单位,涵盖传统美食、非遗手工艺、文创产品及学生创业团队,全方位展现宁波特色与创业活力。

此次活动作为浙江省妇联重点公益品牌“妈妈的味道”专场,旨在双节之际深化品牌内涵、传递团圆温暖,通过集中展示以女性为主的创业者、传统技艺传承人及学生创业代表的特色产品,弘扬宁波地域文化,搭建创业交流平台,激发校园创新创业活力。
传统文化与非遗:手作里的温度与传承
姜山走马塘进士糕摊位前,摊主陈梅军介绍:“我们走马塘是‘中国第一进士村’,历史上出过76位进士!这款进士糕是2022年结合村里的进士文化新开发的。”她提到,糕点色彩取自紫薯、火龙果等天然食材,内裹清甜红豆馅,主材为大米与糯米。其前身是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耐储硬糕,这种硬糕能放半个月至一个月,食用前用锅加热即可。如今改良为软糕,绝对的纯手工制作。此外,她摊位上的纯手搓冰粉,表面满是自然形成的细小水泡,口感嫩滑地道,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选购。

象山传统编结摊位则让非遗手艺走进校园。非遗传承人方灵芝展示着作品:“编结会结合生肖和其他意象,用不同颜色的线材搭配,每一款都藏着美好的祝福——草莓造型寓意‘没有烦恼’,小粽子寓意‘高中’,有文运昌盛、逢考必过的含义。”象山县妇联领队林秋雁进一步解读活动主题:“很多人觉得‘妈妈的味道’只和吃食有关,但其实它更是一种爱的感觉,藏在吃喝住行中,编结这类能传递温暖的非遗手作,同样属于‘妈妈的味道’。”她表示,妇联推荐的优品均来自女性创业者,像方灵芝这样的非遗传承人,手艺源自祖辈传承,原材料和品质都会经过妇联严格把控。“如今的女性创业者大都在主动与时俱进,就连50多岁的方灵芝老师,也会学做小视频、开直播卖货,我们还会提供直播培训,帮她们线上线下同步推广。”谈及走进校园的原因,林秋雁称:“临近中秋,学生们可将编结作为礼物送给家人朋友,既传递心意,也能让非遗手艺被更多人看见。我们不想跟风卖低价吃食,只想想把更有温度、更有品质的非遗优品推荐出去,支持更多女性创业。”
学生创业实践:经验分享与校园“软着陆”
除了传统文化与非遗传承的展示,学生创业团队的实践分享也成为活动亮点。我校新闻学23级学生、“好牛”公司成员的潘高远解释了叶雕项目与“妈妈的味道”的契合点:“可以将妈妈的照片结合叶雕工艺,制作成有创意、能承载心意的文创礼物。”我校毕业生牛犇,则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创业心得:“建议学弟学妹先从‘零资产调研’入手,用‘以战养战’的方式控制风险,比如先靠技能接单攒资金,再投入创业升级设备。”并补充道,“大学四年别只盯着课堂与考试,创业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才是关键财富”。
除宁波好牛文化传媒外,另一支学生创业团队宁波知行共创传媒科技有限公司,也带着独特理念参与活动。我校金融22级学生、宁波知行共创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旭表示,参与此次活动是希望“把公司的流量和品牌放大,传递更多积极向上的内容”。他介绍,团队本质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平台,旨在帮助学生在校园与社会间实现“软着陆”。“我在创业之路上遇到过许多难题,也遇到过许多拉我一把的人。”因此面对有创业想法的学弟学妹,“希望大家的创业理念能像薪火相传一样,把这份帮助传递下去。”吴旭如是说。
关于团队带来的窑烤面包,公司成员李琴用“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饭”来形容这份手作的温度。不过,对于大学生创业,她给出了务实建议:“目前不建议创业,还是先进入职场积累经验。”她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“没有足够能力和决心,建议先专注职场积累”。
企业支持与政策保障:为活动注入多元动能
东钱湖湖与咖工坊的徐彬彬表示,品牌能入驻活动,核心是产品选品紧扣“妈妈的味道”:“自有工厂制作的面包兼顾口感与日常需求,冰箱贴、小玩具等文创适合家庭选购,连实体店活动设计也围绕‘贴近家庭、生活化’定位。”据悉,该工坊隶属于东迁文旅旗下商贸公司,从东钱湖发家,现环湖多数景区设有门店。今年以鄞州区为起点向市区拓展,布局商圈与社区店,“社区店会提供额外优惠,选品更贴合居民需求。”徐彬彬还提到,收到的主办方活动券可直接抵现金,十分方便。
除商户带来的特色产品外,现场的政策支持与校方保障也为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。活动现场设立鄞州区人社局咨询服务点,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补贴申请、就业岗位推荐、社保政策解读等专业咨询,有效拓宽学生就业渠道。校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朱邦相,副校长、校妇联主席余丹及人事处、招就处相关负责人莅临现场指导工作。

浙江万里学院妇联常务副主席、活动负责人介绍:“办活动一方面是帮女性创业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,让她们的经验被更多人看见。另一方面是给学生搭‘学习桥’——他们能近距离观察创业者选品、直播带货、沟通顾客,这些课本外的实用知识,比单纯听理论管用多了。”此次活动中,两家学生公司的参与正是校方推动“校园-社会”衔接的实践,“上半年也有两家学生公司参与,他们能在实战里积累经验”。她期待未来更多此类活动落地校园:“学生接触真实创业场景后,能更直观感受到创业的逻辑和温度,点燃心里的创业火苗。有的学生志愿者已多次参与活动,成长特别明显。”
物流管理23A5班的鲁晶晶作为志愿者负责人之一,全程参与活动筹备与执行:“前期为商家提供纸巾、饮水等物资保障,活动中负责学生组织与商家进场引导,全力保障现场有序推进。”她还观察到商户多元的带货形式:“有的用手机直播增加曝光度、提升影响力,还能直接带动营收。有的线上开门店、挂小黄车方便远程下单,线下靠摊位展示吸引顾客,还有同学主动问商家实体店地址,方便后续购买手工制品。”对比上一次活动,鲁晶晶提到:“这次在妇联组织建议下,商家把价格打下来了,比上次更实惠,产品更加物美价廉,性价比更高。”参与志愿工作让她收获颇丰:“看着商家们卖货,我自己也产生了创业的冲动。同时也特别感谢学校和组织提供的平台,让我们能近距离接触商家与手工制品,了解创业思路,为未来积累灵感。”
此次“妈妈的味道”共富市集进校园活动,不仅集中展现了宁波创业者的风采与地域文化的魅力,更通过展示、分享与政策服务,为在校学生注入创新创业思维与动力,促进资源共享与协作共赢。同时,活动也有助于提升“妈妈的味道”公益品牌在校园中的影响力,为后续品牌落地高校、持续赋能女性创业与学生成长积累了经验。
文字:范宇华
